作者/駱小紅

最近看了一篇關於「公主病」(公主症候群;Princess Syndrome)的文章,於是一直在思考,自己到底有沒有公主病?

先大致上說一下,怎麼樣的症頭算是公主病?
作者說,『這年代嚴格的階級已經消失,雖然還有公主的境界存在,但已不可能還有真正的公主。若一個人有公主的行為,卻沒有公主的境界,只能說這人有公主病。』

所謂的公主境界,指的就是打從生下來,到長大成人都備受尊寵的那種環境。代表性人物,作者舉了個「瑪莉皇后」──法王路易十六的妻子,奧地利公主。古代的公主,甚至皇后,都是貴族出身,除非改朝換代或遇上戰亂,都不太可能有機會接觸到「必須努力改變」的環境。她們無須努力,也不必有自己的人生目標,因為她們生下來,就註定了要受世人景仰,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,長大之後嫁給其他皇族(延續家族的權力),或是貴族(理所當然的好歸宿)。

因為這樣,所以她們「沒有必要」具備「自我」,只需要乖乖接受命運給她們的安排,做好人民的「精神象徵」(像是現代君主立憲國家的皇族那樣),或是做為延續政權的棋子。同樣的,皇族的男子亦然。

以現代的眼光看,就是那些出身豪門的千金少爺們(也就是現在的八卦雜誌很喜歡跟的那些人)。他們真的無須努力,自然有好機會受高等教育,就算根本無心唸書,家長也有足夠的錢替他們買學校買學位,他們只要從家中「搬」到國外的學校去住個幾年,過的依然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渥生活,住幾年玩幾年,學位就到手了。

學業完成了,家長接著又安排他們到自家企業裡擔任重職,一開始可能美其名「從基層做起」,只擔任個特助或小主管,問題是,皇親國戚來了,哪個人敢真叫他們「做事」?少數真有心想學習的,或�\會把握這短暫的機會,真正去瞭解自家企業的奧妙,但更多的是「只需要去露個臉,簽個名(連用印都有秘書代勞),根本不需要勞動」的假工作。

作者云,『不努力,是因為出生在極優渥與被寵愛的環境下長大,含著金湯匙出生,所有東西都是老天給的,所以不可能養成努力性格。』

其實在現代,或�\有些豪門子女,從小沒被寵壞,也懂得要努力,所以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成�\,因為不需煩惱資金,不需擔心生計,他們真有心要幹大事業,成�\與失敗也不至於讓他們傾家蕩產,家破人亡。

以上這些,是真正的王子公主,生來就有那個境界的一群。無關公不公平,因為誰也不能決定自己要生在皇家還是豪門,搞不好他們也是千百個不願意(多的是豪門子女被長輩當做棋子隨意操控、連婚娶都沒有自主權,還要裝出欣然接受、甘心情願的例子)。

但如果沒有那種境界(出身跟環境),卻硬要�\出一副「全天下都該供我差遣」者,就算是得了公主病。沒那個身價,卻還是有底下三種狀態者,就可稱之為「公主病」。

.不努力
.沒人生目標
.認不清現實

接下來,我開始思考關於自身週圍的環境,以及出生背景。
我出身於一個中部城鎮的望族,祖父是議員、地方耆老,更是當地的百貨大商人。因此,我的長輩裡,就有典型王子病與公主病「患者」。

但祖父並非世襲財主,而是白手起家的「甘苦人」,因此,他對於子女的教育便極其重視。他會以「教育程度高低」來判斷其優劣,而我父親剛好是那個「不愛唸書」的,所以就成為父母眼中的「沒出息的東西」。對於這樣的孩子,他們既不太願意多幫忙,也懶得管你是不是需要幫忙。他們的眼光,只會�\在「讀書高」的那幾個嬌兒身上。

乍看這樣或�\很不公平,但卻是再人性不過的結果。換成今日是你我做了父母,你喜歡聽話貼心的乖孩子,還是整天捅摟子讓你收拾的壞孩子?父母偏心,是天性使然,只不過大家偏心的標準不一樣罷了。

正因我父親是屬於輕微王子病患者,所以他很早就出社會靠自己工作,�\脫了王子病的陰影。延續到我們這一代,祖父對我們這一群「賠錢貨」最大的幫助,是在教育上,這一點他老人家非常睿智且讓人尊敬,在他眼裡、不分男女孫子只要願意受教育、有能力唸書,他一定全力資助。

壞就壞在,從小我們一切都被安排得很好,父母會在他們能力範圍之內讓我們「什麼都不用做,只要把書讀好」。原因當然是,祖父那一代的「萬般皆下品、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造成的。結果我們這些沒公主境界的假公主(其實小時候家裡曾經很窮過,祖父會資助我們受教育,對於生活困境並不太會插手,他也不想養成後代依賴長輩的習氣),到上大學,還不會自己買火車票、看時刻表跟坐公車。

當我見到姊姊們連坐公車都會坐錯方向(因為小時候沒機會練習),意識到自己必須反抗父母的「過於保護」,於是開始了我的「脫軌」人生。

首先,我刻意放棄自己考上的好學校,拒當小綠綠(我不是說小綠綠不好,而是高中+大學,七年時間對我來說太長了)。我跑去唸五專,希望自己可以縮短受教育的時間、早點出社會。

有錢,才有能力獨立。至少,在我父母的管教方式上,我們能感受到這一點。所以,我求學的過程中,以及出社會的前十年,都完全不聽父母安排與幫助,在父母過於擔心及保護的拉扯之下,拼了命努力上進。後十年因為父母知道我不可能聽話了,就放牛吃草了。

我讀五專,所以剛好跟唸台大的大姊差不多時間畢業。大姊的求學與工作生涯,受到父母錯誤的導引,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,一下子告訴她「要送妳出國唸碩士」,等她準備了一堆考試、GRE、托福等等,卻又跟她說「家裡沒錢送妳出去了,請自求多福」。如果她膽敢像後幾年表弟妹們那樣,跑去找祖父直接談,其實祖父一定會送她出國的,但我家這幾個傻公主,都不敢去找長輩幫忙,孤立無援時,就只能靠自己的雙手。

大姊選擇去當研究助理、順便準備研究所考試。而我則違背父母的意願,排除了他們認為「女孩讀商就應該當會計或考銀行」的想法,學以致用的去找國貿方面的工作。我永遠還記得,我找同學一起去面試(要考慮到自身安全、所以不該獨自去面試),結果父母一直擔心我被綁架、被騙,家裡當時緊張的氣氛。

因為我是家中第一個靠自己能力「去私人企業」找工作的孩子。雖然我的大姑也是從事貿易,但因為她任職於「中國化學製藥」,算是知名大企業,所以家人不太會擔心她的安危。而我在台中,學歷不夠高、沒後台沒背景的狀態下,學的是國貿、就只能看報紙求職。(我當然很清楚自己要找的是「國貿方面的工作」,所以不會去應徵那種什麼月入十萬日日領現的,一看就知道是色情行業)

直到我順利工作快一年,他們仍然每天等我下班,怕我在公司被欺負、被帶去應酬、被男客戶或主管佔便宜等等(公務員還不是一樣會遇到這些)。我沒回家,他們就放心不下、無法安心睡覺。其實,那是他們不瞭解外面真正社會的實際情況,看新聞上說「江子翠分屍命案」,女受害人是面試時被性侵殺害,就以為全世界的私人小公司雇主都是壞人。

當然,防人之心不可無,所以工作的當中,我也學會了人際關係,以及避免讓自己有身陷險境的機會。我心裡真正想的,是搬離台中、脫離父母羽翼,唯有如此,我才能真正學會「獨立」。我痛恨自己不會買火車票、不會看時刻表(幸好我通勤上學、所以會搭公車=.=),不會找房子,不會做家事、不會煮飯。

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,是除了工作能力以外,身為一個平凡普通人,都必須具備的事。難道我北上工作,還要父母跟來當我的奴隸嗎?不過我在試圖�\脫父母保護傘的過程,還真費了不少�\夫。從我出社會工作開始,就不斷幫母親洗腦,她是全世界最會胡思亂想,以為外面就是滿街色狼+騙子+壞人(其實也是啦)的媽媽。

我告訴她,她不可能罩我一輩子,要她讓我學著照顧自己,多出來的時間拿去享受她的晚年人生。「我知道天晚了要快點回家,獨自一人出入要小心門戶,就連過馬路也會看記得紅綠燈」這些她到現在,我都快40歲了,仍然會叨唸不止的事,我不斷地洗腦+以行動證明,才勉強讓她稍微安心,讓我搬出來住。

我努力的過程,其實挫折有大半是來自於,跟父母的保護傘對抗。真正受到外界的傷害,則是在我羽翼漸豐,年過三十之後才發生的。『現實世界中最符合公主條件的人,應該是美國的派瑞斯.希爾頓,不用努力就大大出名,她才是真公主』。正因為我不是「真公主」,所以我知道得要努力、再努力,才有可能勉強讓自己進入現實殘酷的「婚姻市場」。

真的,至少在我30歲之前,我是這樣想的。那些有錢的豪門千金,是不分貧富的男人們,擠破頭都想娶的,所以她們不必努力、自然就是婚姻市場上的搶手貨。而沒有美貌,也沒有好家世背景撐腰的我們這種平凡OL,如果想找個「好老公」,當然就得更加努力,讓自己看起來像個「宜室宜家的好女人」。(女人結婚當然會想要找個伴侶互相提攜,不然我們養寵物就好了,幹嘛找男人讓我們忙一輩子?)

至此我仍被「女人終究要走入家庭,要依附男人生命才算完整」的觀念所縛。

我深知男人娶妻,就算娶不到有錢的讓他少奮鬥20年,也希望對方既能幫忙賺錢養家、又能有空照顧家庭,工作環境又要單純且福利好,以免成為男人的累贅── 而符合男人理想的「愛妻基層職業」,分別是中小學老師、銀行員、會計等等。如果是女教授、女強人或女醫生律師,自然有高階地位的男人追,輪不到一般升斗小民。

但我既然已經入了貿易這一行,註定不能成為「老師」「會計」或「銀行員」。總之,一般男人不會想要找那種在職場上的厲害角色(我26歲當上主管,就已經嚇走不少同業男人了),他們寧願把個漂亮總機,也不想自滅威風。看多這種情況之後,我慢慢開始思考,我真的要勉強自己,繼續把自己變成「傳統婚姻市場」上的「優質商品」嗎?

終於我開始學習「�\脫傳統社會觀念」對女人命運的既有束縛。我不再把「結婚生子」當成女人生命必經的過程,是誰說沒這些生命就不完整的?依我看,嫁了壞老公、作牛作馬還要被家暴的可憐女人,她們過的、是依附男人成為「附屬品」的生活,那才叫不完整。

公主病文章裡說,
『在偽基百科裡有公主症候群的定義:這種女性多數在家裡都被細心疼愛,以為全天下男人都會像家人一樣疼愛自己;或自幼被少女漫畫、言情小說等重度污染而導致腦殘。據調查發現,性喜盛裝並自我感覺良好的<恐龍>是公主病患中最大宗。她們沒有人生目標,認為人生應由男人負責。』這段話,突然讓我想起了「櫻桃小丸子」裡的「美環」。

如果我是美環那樣的女生,我應該會要我爸媽拿錢給我去整形,而不會白目地以為自己穿上了公主裝,就會變成「美人公主」。換言之,公主也不全是漂亮的,所以歷史上多的是駙馬娶小老婆的事啊!

但如若美環是我,我連整形錢也會省了,把錢拿去唸書,學習專業,做個獨立自主的有錢女人,我才不管花輪喜不喜歡我。既然我有錢有事業有自己的生活,我就會理解可能會有「貪圖財勢」而接近我的人,更該聰明理智地去觀察週圍的人,以免識人不清,落到像�\純美那樣的結果。(�\小姐就是典型的poor rich girl)

為何台灣盛行「公主病」?

文章裡答說,『很多有公主病的台灣女生,開了一堆部落格炫耀自己,放一堆眼睛大大楚楚可憐的自拍照,描述自己美化過的生活。她們把自信建立在別人點�\的數量上,部落格不過是他們進行數位自戀的空間,但內容也不過是炫耀自己有一支香奈兒的口紅。』

可是,我卻認為,之所以會有這些被譏諷為「假公主」的女孩,是因為「男人就是愛這一套」啊!這不是供需之下的結果嗎?有內涵的恐龍,跟漂亮的假公主,男人會把哪一個?答案很明顯啊。男人們可知道,其實香奈兒的保養品與彩妝品,比資生堂日本櫃的價位便宜(香奈兒貴的是時裝精品那些)且好用?

我承認曾經愛用名牌,但都是靠自己工作賺錢、出差歐州時買的;至少我不會打扮得美美去ㄋㄞ男人送我。我也不會看不起那些打扮美美去ㄋㄞ男人送他們名牌的女孩──那是她們的本事,要怪請怪那些精蟲灌腦的笨男人,為何以為送了幾個名牌,就可以得到女人的全部?他們玩完這些漂亮辣妹,將來一樣希望自己娶的會是大家閨秀、最好家裡有點錢讓他少奮鬥廿年。

30歲過後,我徹底放棄變成「公主」,或是「皇后」這種奢望。因為我沒有假公主的本事,也沒有那些本錢。我是沒有錢整形的美環,但我知道整齊的打扮,舒適且價位合理的衣著,比公主裝更適合我。我會挑選價格合理、甚至是開架式的便宜彩妝保養品,至少我先去學會了化工方面基本知識,我懂得辨認自己買的東西,是物超所值的。

我努力又努力,想做個聰明的普通女人。

『每個女人心裡都有個公主,希望自己不用負任何責任,逃避現實,又不想長大。』我敢說,如果男人不需要負擔家計,八成也會希望自己可以整天躺在沙發上打線上遊戲或看球賽,有人煮飯洗衣打理生活、還兼幫你解決生理需求,不用自己買房子就有得住又不必付房租,不必看老闆臉色,又可以領高薪、到處把妹妹。

不是嗎?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,都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夢,只是願不願意坦白承認而已。但如果把「幻夢」當成「現實」,那這人不分男女,就一律是丁丁(腦殘)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nchang04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