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作者�T米

懷孕比生產容易,生比養容易,養育比教育容易,教一個小孩比教兩個或多個小孩容易。

原來人生的課題也是有年級的分別,越高年級要接觸的東西越艱深。

自從我覺得小孩是我的老師以後,他們果然常常出一些難題來考我,讓我重新去研究以前那些既定的認知、僵化的思想,是不是一直以來都是錯的?

我在家裡排行老二,而且跟姊姊只差一歲。.

我總覺得媽媽比較疼姊姊,相反的,姊姊則是覺得媽媽比較疼我。

結婚以後,有次跟婆婆閒話家常,婆婆則是說她非常頭痛她那兩個女兒(也就是我的小姑們),大的說她疼妹妹,小的說她疼姊姊,但手心手背都是肉,有哪一面是捏了不會痛的呢?

好像每個家庭裡的手足,總是免不了的會互相比較、競爭。

所以我在生了老二以後,就開始勉勵自己以後一定要努力做到公平。結果就實際層面來看,發覺到那是不可能的任務。自己真正身為母親以後,才知道不管你怎麼做,永遠都不會有真正的公平存在。

我有在幫小孩記錄紅包的習慣,屬於他們的錢,我一分一毫也不會黑掉。(孩提的年代,媽媽總會說要幫我們保管,管著管著就沒回來了,但仔細想想,以前生活不好過,紅包也算貼補家用,所以那也是沒辦法的事。)

老二出生後第一次過年,開始記錄老二的紅包時才發現──老大真有錢。

當然並不是紅包給的數目不同,而是老大從一開始就多收了很多。

老大是長孫,家裡的第一個孩子,從一出生就有見面禮的紅包,祖伯公婆姑姨舅……全都來上一包;而老二出生時,連一毛錢也沒有。

身為老二還有一個宿命,就是撿老大的衣物、用品、玩具。

什麼都是哥哥穿過用過的,真正屬於他的新東西真的很少,若想說也買新的給老二,又覺得有點浪費,因為其實老大用過的那些物品也都還蠻新的,沒壞。

老二還小的時候,睡覺的時間較長,我總是讓他一個人睡覺,然後忙著陪一刻也閒不下來的老大。
當我再去看老二時,有時都會發現他已經起床,但是自己一個人在那邊玩,不會哭鬧(除非是有所需求,例如肚子餓);跟老大小時候一醒來就驚天動地、一定要有人陪,不肯自己一個人玩比起來,老二的乖巧真的讓我很安慰。

也因此我會比較著重看顧老大,因為怕好動的他,只要一個沒注意就會發生危險;而對老二就是把周圍的保護措施做好,然後讓他自己靜靜的玩,較少陪著他。

當我開始替老二覺得不公平時,仔細想想,老大也沒有比較吃香。

老大總是在挨罵,總是在「等一下」。

老二出生時,老大雖然已經開始有點懂事了,但畢竟也不過是個一兩歲的孩子而已。由於要照顧小的,所以老大的事情都會先排在後面,比如:一樣是肚子餓,得先把小的餵飽才能餵大的。

當老大調皮搗蛋時,玩鬧不小心打到弟弟,或把睡覺中的弟弟吵醒時,跟弟弟搶玩具時,他老是被罵,也許他心裡會想:「為什麼你們都抱弟弟?為什麼都罵我?」但現實情況的無奈就是如此。

記得有一次,老二一邊喝奶一邊準備進入夢鄉,老大卻吵著要我陪他玩,我跟他說:
「等一下,等弟弟吃飽睡著,媽媽再陪你玩。」
他拿著玩具站在那裡等,一臉很寂寞的樣子,沒多久,就又說:「媽媽要玩玩。」
「等一下,弟弟還在喝奶。」

他又站了一會兒,看得出來他越來越焦躁,而我只能不斷的跟他說「等一下」,最後,他竟然把玩具摔在地上,開始大哭!

原本他這種使性子發脾氣的舉動,是應該被糾正的,但當下我卻不想罵他,因為長久以來,他也實在是忍耐太多了。

這麼小就要學會忍耐,真的很難,可是這是無法避免的。

因為身在一個群體的社會裡,他將認知到世界不可能只為他一個人運轉,他終將要學會忍耐、等待、配合別人,社會有一定的規則要遵守,不是你想要怎樣就能怎樣的。

當老二開始會笑的時候,就算當時我的心情再不好,看到他對我笑,我也會忍不住微笑起來,心裡的難過就會有一種釋然的感覺,有再多的不如意,都比不上這兩個寶貝給我的幸福。

但再往前回想起來,就會發現自己很少對老大展現笑容。

小的時候是因為第一次當媽媽,焦頭爛額、無所適從之外,還得了產後憂鬱症,根本就笑不出來,還老是在哭;長大之後,老二也出生了,我又開始照顧老二,對老大的頑皮就難免有點不耐煩,一方面也會隱隱覺得他已經聽得懂話了,所以對他的教育要比小時候更嚴格一點才行。

當我注意到這一點差別之後,不禁覺得對老大有點抱歉,並且開始提醒自己,我對他的態度必須再更溫柔一點,不能因為他已經當哥哥了,就認為他應該瞬間長大。

不管他們所屬的位置是哪一個,都會有屬於那個角色所必須承擔的命運。雖然那也許不是他們所能選擇的,但是我希望他們以後都能了解到,沒有哪個父母是存心偏心的,一定是有所取捨,看情形來決定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。

我記得南亞大海嘯很久之後,曾經在網路看過一篇轉寄文,詳細內容已經記不清了(是誰寫的也不知道),總之好像是關於一個母親在發生海嘯時抱著兩個孩子等待救援,由於母親負擔不了兩個孩子的重量,如果她不選擇放棄一個,那結果就是會三人一起滅頂。

她最後的選擇是放棄了那個較大的孩子。

不是因為她比較疼愛小的,不是因為大的比較重,而是她覺得──大的肯定比小的更具有求生能力。
她相信放棄大的,而他還能活著回來的機率,比放棄小的要高多了。

但是我想,那個被放棄的孩子,也許會很怨恨母親:「為什麼媽媽不要我?」
他不會了解母親的苦心考量,就像每一個抱怨父母比較疼誰的孩子一樣──他們不了解的事太多了,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,往往只能看到事實的一半。

當孩子漸漸長大,就越能看出他們的人格特質。

我又必須視這個孩子是什麼樣的個性來調整教育方針,絕對不可能都用同一種模式來套用,這樣就更加不可能有一視同仁的公平存在了。

也許有一天,我也會面臨到同樣的抱怨,希望到時候我能想出更有智慧的解決方法,就算辦不到,至少也要讓他們了解──

我對你們的愛都是一樣的,我很努力在做到公平公正,但是說穿了,這世間其實也找不到真正的公平,就像人的手指頭不可能每根都一樣長一樣,可是不管是哪一根,每根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


文後說明:為了避免造成某些對教育有著崇高理想的人士誤解,因此有以下補充。

我並不是要爭辯這世上到底有無偏心父母的問題,這種問題是無解。就好像我們覺得父母都是愛小孩的,但每當看到電視上那些虐兒的新聞,我們也不能否認的確會有些人的情況比較特殊一樣。

我也不是要說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才是最正確的,因為那也是一種無解。

每個人都會有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教育法,但不代表適合每一個人,就好像有些人會提倡愛的教育,有些人則會覺得愛的教育根本就行不通一樣。

如果我的孩子抱怨我的時候,我會想跟他們說:
「你們兩個我都愛,可是媽媽能力不足,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有真正的公平,也許有些媽媽比較有智慧,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面面俱到,但我沒辦法,很無奈。如果你覺得不公平,可以向我反應,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。」

但我不會對孩子說:
「對,我就是比較疼小的(或大的),這世界上就是有偏心的父母,如果你剛好不是我比較疼的那個,那很抱歉。」

我不是聖人啊,我也不指望我的「母親課程」能夠修到滿分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annchang04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