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/狼米

我相信大部份的學子或多或少都有打工的經驗。

雖然多數人打工都是為了「錢」,但其實打工可以得到的東西,並不只有錢而已,它會讓你提早適應社會、得到各種工作經驗、甚至認識很多人。

所以我非常鼓勵大家趁學生時代多多打工(但可不能因此荒廢學業),它還有一種很重要的�\能,就是讓你提早成熟,做好心理準備,以免等到畢業正式進入社會後,被這世界的黑暗給嚇到,哈哈哈。

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打工了。不要懷疑,真的。

那時候應該算是童工吧,因為小時候家境很苦,所以在親戚的介紹下,我跟姊姊每年寒暑假都會到家附近的一家玩具工廠打工。

年紀那麼小的孩子能做什麼?就是貼貼紙、鎖鎖螺絲釘、裝袋子之類的簡單工作,薪水當然也很少。

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怨言,因為就算沒出去做,在家也是要幫媽媽做家庭代工,而且也�\是因為生活太苦,我們對於能賺到錢反而覺得很高興。

那時候我對於每天打卡,把卡的格子全部打滿(也就是全勤)感到很有成就感。偶爾一天睡過頭,姊姊沒有叫我,就自己先去上班,我還會因此大哭。

慢慢長大,只要一到寒暑假,都不用別人講,我們就會自己開始準備打工,大部份都是請大人幫忙打聽門路,所以工作類型都以待工廠居多,也幸好當年民風還算單純,我們也不懂得看報紙自己找,故而沒有誤入歧途過。

年紀再更大一點,開始會自己找工作機會了,那時接觸的工作類型就多了,我當過租書店店員、促銷CD的街頭業務、幫大學教授外跑拍照搜集資料、化妝品製造……

也因為如此,我在各行各業裡發現各種工作型態、遇到各種不同的老闆與同事、見識到所謂的社會現實面,我為了工作痛哭過、辛苦過、快樂過、充實過。

我從打工中體會到人生百態,從青澀到世故;最重要的是,因為經過這些,讓我提早了解自己的長處在哪裡,適合哪一種工作,大大的縮短了我將來出社會摸索嘗試的時間。

原來我的個性不適合做需要面對群眾的工作,因為跟陌生人講話會讓我緊張,口才又不好,活潑外向的工作我吃不消。
我適合不用講話的,穩定的室內工作,因為我手腳快,擅整理,不怕單調,就算是付出勞力多於腦袋的工作,我也能做得很高興。

當我決定二專畢業即不再唸上去之後,還沒畢業我就開始打算未來的工作了,因為不想浪費時間,先找先贏,不用等到畢業潮一到才跟人家擠破頭。

而在學期間要先預定工作很難,除非你是很優秀的人才或是唸很優秀的學校,偏偏我什麼都不是,所以我採取的手段是──
在學期間就開始在職。

我找到的公司是三班制的,我選擇上中班的正職。
也就是5點半下課就立刻趕去上6點的班,上到10點下班回家睡大覺,週而復始;直到畢業再改調大夜班,可以做比較長的時間、賺比較多的錢。

我利用學生時代過完了社會新鮮人的時間,這樣想想,時間跟錢,我都賺到了。

打工,真的是很棒的事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nchang04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